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日不落國 - U.K.(英國) - VOL 6.1 - 倫敦(London) - 泰晤士河、 倫敦塔、 倫敦橋、聖保羅大教堂、科芬園

今天要介紹這趟U.K.行的最後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來英國若沒來這裡,那就不能算是有到英國喔 ! 我這篇拖搞實在拖太久了,倫敦我待了兩天大概可以寫四篇,不過實在是太忙我決定濃縮成兩篇,但絕對不偷工減料!     4.gif 保證讓大家滿載而歸,如同遊了倫敦一趟。    21.gif

倫敦London是英格蘭和英國的首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也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自兩千多年前羅馬人成立這座都市起[,倫敦一直在世界上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城市的核心地區倫敦市,仍保持著自中世紀起就劃分的界限。然而,最晚自十九世紀起,「倫敦」這個名稱同時也代表圍繞著倫敦市開發的周圍地區。這些衛星城市構成了倫敦的都會區和大倫敦區。

倫敦橋(London Bridge)- 這座舉世知名的橋在1750前是越過泰晤士河的唯一橋樑,亦是倫敦所建歷史最悠久的一座橋。


倫敦是世界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與美國紐約法國巴黎日本東京並列 (非常不巧的是,這四大城市我都去過^^,也完成了我的第一個milestone,同時也因倫敦讓我完成了另兩個milestone,後面待述註1。)倫敦未獲英國城市地位,正式來說算不上是城市(其心臟地帶倫敦市和西敏市才是城市),但因為自18世紀起她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娛樂中心之一,一般人都誤以為她是一座城市。

從1801年到20世紀初,作為世界性帝國——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因在其於政治、經濟、人文文化、科技發明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

倫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種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同時,倫敦還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擁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等。

2005年,大倫敦的人口總數為750萬,若包括都會區的人口則超過1200萬人。


歷史 :
倫敦最早是一個凱爾特人的城鎮,由羅馬入侵者於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為泰晤士河畔的一個港口,並命名為Londinium。公元7世紀羅馬帝國滅亡後,Londinium遭棄城,撒克遜人於今Aldwych以西1英里處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鎮。直到公元9至10世紀羅馬倫敦老城才再次恢復人煙。

倫敦逐漸地發展、擴大,吸收了附近的村莊、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擴散。到17世紀時倫敦已經是當時大英帝國乃至歐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倫敦大火災毀壞了倫敦城內大部分的建築(奇蹟似的,死於這場大火的只有20多人),但大火後倫敦又立即開始了10年間的重建,包括聖保羅大教堂在內的標誌性建築都是在此期間開始動工的。

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經歷了大規模的發展。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的開通,公共汽車的營運,以及聯繫四方的鐵路線,使倫敦的市容與交通面貌一新。倫敦市區在19世紀後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新建的建築使倫敦從一座喬治風貌的城市轉而成為維多利亞特色的城市

倫敦最近100年來的大變化可說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戰期間,倫敦遭到納粹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期間超過3萬的倫敦市民喪生,大部分建築遭到破壞。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由於倫敦的重建未經統一規劃,造成今天建築多樣化的格局,並成為當今倫敦的獨特之處。

20世紀初,倫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為家居燃料,產生大量煙霧。這些煙霧再加上倫敦氣候,造成了倫敦「遠近馳名」的煙霞,英語稱為London Fog(倫敦霧)。因此,英語有時會把倫敦稱作「大煙」(The Smoke),倫敦並由此得名「霧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間,倫敦煙霧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氣清淨法案》,於倫敦部分地區禁止使用產生濃煙的燃料。時至今日,倫敦的空氣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改觀。


第一個景點  - 泰晤士河遊船

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位於英格蘭東南,源自科茨科爾德山Cotswold Hills,大致向東流,流經倫敦,在諾爾(Nore)注入北海。全長約338公里,為英格蘭最長之河流,也是全世界水面交通最繁忙的都市河流和倫敦地標之一。

歷史
據研究在數百萬年前,泰晤士河已經沿現有河道路線流動,即途經牛津、倫敦等地而到達伊普斯維奇市流入北海。在冰河時期末端,源頭的冰層開始溶解,大量冰水湧入泰晤士河,使河道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日的形態。

而在一萬二千年前,英國乃與歐洲大陸版塊連接,而泰晤士河的源頭亦據稱是位處威爾斯,一直流到萊茵河匯合。至後期版塊發生移動,源頭有所改變,而泰晤士河盡頭也變成北海。

航運
泰晤士河流經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平原區,水位穩定,流速較緩,河寬水深,腹地經濟發達,極富航運之利。

在牛津以上的上游段僅可航行平底小船;牛津與倫敦之間可行駛駁船、小汽船、帆船及汽艇;倫敦以下可通行吃水十公尺的船隻,而外洋班輪可抵倫敦東側的提爾貝利。

英國的政治家約翰﹒伯恩斯曾說:泰晤士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河流,"因為它是一部流動的歷史"。泰晤士河流經之處,都是英國文化精華所在,它哺育了燦爛的英 格蘭文明。可是我不這麼認為,可能因為我去尤過法國的塞納河捷克的伏爾塔瓦河德國境內的萊茵河,就覺得英國的泰晤士河不怎麼顯眼,因兩旁都是都市的建築物, 沒有像萊茵河兩旁有無數雄偉的城堡建築林立,也沒有像法國的塞納河兩岸到處綠樹蔥蔥、花繁葉茂,到處充滿著巴黎的特有的文化和高雅。不過泰晤士河沿岸有許多名勝之地,諸如伊頓、牛津、亨利和溫莎等。但產業革命後,泰晤士河污染嚴重,多次爆發了霍亂大流行和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其中霍亂者喪生竟達3萬多人。 60年代治理成功,泰晤士河又煥發了生機。




註1: 這次倫敦行讓我完成了三個milestone,除了造訪的世界四大城市外,另兩個是什麼呢 ? 讓我來一一介紹 :
a) 世界三大教堂 (其排名好多說法,以下是我聽得最多廣為人知的排名。)
1) 梵諦岡 - 聖彼得大教堂 ( Saint Peter's Basilica )
2) 英國倫敦 - 聖保羅大教堂 ( Saint Paul's Cathedral )
3) 義大利佛羅倫斯 - 聖母百花大教堂 ( Santa Maria del Fiore )

b) 世界三大博物館 :
1) 美國紐約 -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2) 法國巴黎 - 羅浮宮 ( Musée du Louvre )
3) 英國倫敦 - 大英博物館 ( The British Museum )


#1 這個牆面是在搭 泰晤士河遊船的觀光碼頭附近的紀念碑 (可以看到下面的字是英國前首項-邱吉爾的名言) 
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British Prime Minister Winston Churchill on
Wednesday 21 August 1940
IMG_7768

#2 觀光碼頭旁邊就是大鵬鐘(Big Ben)可以近距離的觀看這英國最大的鐘。鐘樓高95公尺,鐘直徑9英呎,重13.5噸。每15分鐘響一次。
IMG_7819

#3 世界最高的摩天輪倫敦眼倫敦眼後方的建築物是水族館(Aquarium),也有設達利展覽館(Dali Univerrs),展示達利設計的銅雕藝術作品。
IMG_7823

#4  國會大廈、大鵬鐘
IMG_7828

#5 倫敦的主要建築物大多分佈在泰晤士河的兩旁,尤其是那些有著上百年、甚至三四百年歷史的建築,每一幢建築都稱得上是藝術的傑作。這些建築雖歷經滄桑,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戰爭洗禮,但仍然保持了固有的模樣,直至今天還在為人們所使用。
IMG_7833

 


#6 與車站相連的漢格福特橋(Hungerford Bridge)也被稱為Charing Cross Bridge,是行駛火車的鐵道橋。2002年時於此橋兩旁加掛4米寬的斜張行人橋,因當年適逢伊莉莎白二世即位50週年,故又被稱為Golden Jubilee Bridge。
IMG_7833

#7 因應千禧年所建的倫敦眼,高約百餘公尺,越靠近它越覺得其身型龐大且高聳衝向天際,而為數不多的支架支撐起它重量級「身價」,讓人對其設計工程佩服不已。搭 乘外型有點像膠囊的摩天輪車廂往上攀升,窗外的國會大廈、大鵬鐘、西敏寺、泰晤士河等。
IMG_7855

#8 倫敦眼共有32個座艙,每一座艙可帶著25位乘客在空中作360度旋轉,以每次30分鐘的時間,和最寬廣的視野,俯視倫敦眼周圍25哩內的美景。
IMG_7847


#9 蜆牌麥克斯大樓(Shell Mex House)1931年建於塞西爾飯店(Cecil Hotel)舊址;前有克麗歐佩特拉方尖碑(Cleopatra』s Needle),於1879從埃及運送來英國。
IMG_7870

#10
IMG_7876

#11 岸邊隨時可見造型特殊的建築物
IMG_7883

#12 有巨大圓頂的建築物是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在世界目前排名第三,僅次於羅馬梵諦岡的大教堂,相當具有可看性
IMG_7885



#13 千禧橋(Millenium Bridge)是連接聖保羅及泰德美術館的重要通道,在2000年開通,是迎接二十一世紀的大橋,造型很特別。
IMG_7887

#14 千禧橋(Millenium Bridge)
IMG_7889

#15
IMG_7892

#16
IMG_7886
#17
IMG_7884
#18
IMG_7890


#19
IMG_7878


#20 這棟建築物造型實在是太特殊了,尤不得被她吸引。
IMG_7897

#21 南華克橋(Southwark Bridge)1811年籌備到1819. 3. 24啟用。
IMG_7893

#22
IMG_7898

#23  皇家海軍貝爾法斯特號(HMS Belfsst)~1939年造的二次大戰巡洋鑑,1971 年起作為海事博物館。  
IMG_7901

#24 這艘英國軍艦「貝爾法斯特」,是英國著名的古董軍艦,可進去參觀。
IMG_7903

#25 這座海螺造型的市政廳(London City Hall)也是景觀建築南岸之一
IMG_7904


#26 由建築大師諾曼佛斯特(Norman Forster)設計的瑞士再保險公司大樓(Swiss Re Tower),正式啟用不到半年,成為倫敦新地標 。「小黃瓜」高180公尺,總計有40層樓,2002年完工後,突兀的造型立刻成為輿論焦點。在倫敦最新的電影、海報、電視廣告中,這棟被倫敦人暱稱為「子彈」、「小黃瓜」的摩天大樓,已擠下紅色雙層巴士、大笨鐘,成為新世紀倫敦的象徵。
IMG_7961




第二個景點  - 倫敦塔橋

倫敦塔橋
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泰晤士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倫敦的象徵。該橋始建於1886年,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

倫 敦塔橋是一座吊橋,最初為一木橋,後改為石橋,現在是座擁有6條車道的水泥結構橋。河中的兩座橋基高7.6米,相距76米,橋基上建有兩座高聳的方形主塔,為花崗岩和鋼鐵結構的方形五層塔,高40多米,兩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頂和五個小尖塔,遠看彷彿兩頂王冠。兩塔之間的跨度為60多米,塔基和兩岸 用鋼纜吊橋相連。橋身份為上、下兩層,上層(橋面高於潮水位約42米)為寬闊的懸空人行道,兩側裝有玻璃窗,行人從橋上通過,可以飽覽泰晤士河兩岸的美麗 風光;下層可供車輛通行。當泰晤士河上有萬噸船隻通過時,主塔內機器啟動,橋身慢慢分開,向上摺起,船隻過後,橋身慢慢落下,恢復車輛通行。兩塊活動橋 面,各自重達1000噸。從遠處觀望塔橋,雙塔高聳,極為壯麗。橋塔內設樓梯上下,內設博物館、展覽廳、商店、酒吧等。登塔遠眺,可盡情欣賞泰晤士河上下 游十里風光。假若遇上薄霧鎖橋,景觀更為一絕,霧鎖塔橋是倫敦勝景之一。

從橋上或河畔,可以望見停在不遠處河上的英國軍艦「貝爾法斯特」號,這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保留得最完整的軍艦。

遊人可在塔橋上步行瀏覽,不須收費。參觀塔橋可從北邊的塔橋乘電梯上去,觀看大橋的結構工程,然後從大橋的高空通道上走過泰晤士河,飽覽泰晤士河及兩岸的 秀麗景色。塔內有展室可瞭解橋的歷史及工作情況。在西敏寺橋(國會大廈後面)每天有遊船公司協辦的泰晤士河游(國會大廈—塔橋),行程近1小時,船費約8 英鎊。參觀塔橋博物館和「貝爾法斯特」號軍艦都要收費,且不便宜。

如何前往:

火車:到London Bridge 或者Fenchurch Street

地鐵:到Tower Hill 或者London Bridge

公共汽車:15, 25, 40, 42, 47, 78, 100, D1, P11



#27 最後終於看到我們最常見的英國建築物 - 倫敦鐵橋就在眼前
IMG_7915

#28 倫敦塔橋 (London Tower Bridge)建於十九世紀,為倫敦當年的第一座雙塔式、升降式的大橋。為因應兇猛的水流,以及日益增多的商業船舶,在十九世紀末提出了大橋墩以及升降橋面的構想,結合新哥德樣式的高塔,與岸邊的倫敦塔 (London Tower) 相呼應。
IMG_7954

#29 旁邊就是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IMG_7918

泰晤士河的遊船行程中,最受歡迎的是從西敏碼頭到塔橋這一段航程,沿途可欣賞國會大廈及西敏寺等許多倫敦主要的建築,需時約30分鐘;遊泰晤士河盡賞經典建築 能夠親眼看看這雜誌上才能出現的景點




第三個景點  - 倫敦塔

倫敦塔
倫敦塔的歷史已近千年,它的作用卻不斷地在變化:城堡、王宮、寶庫、火藥庫、鑄幣廠、監獄、動物園直到現在倫敦觀光區。

倫 敦塔是一組塔群,其中心是一座諾曼第式建築的日塔,這是塔內最古老的建築,也稱為大塔和中央要塞,高三層,在其上端建有塔樓,除東北角塔樓為圖形外,其 他三個塔群都是方形。白塔高90英呎,牆的根基部分厚15英呎,上部厚11英呎。白塔的四周有內外四層的多座防禦性建築,作為內層防禦性的是13個塔,以 威克菲塔白塔比徹姆塔最為有名。作為一外層防禦的有中塔,井塔等6個塔和2個棱堡,在最外層的四周還沒有護城壕作為監獄,這裡關押過英國歷史上不少王 公貴族和政界名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的副手魯道夫赫斯也曾通過護城壕聖托馬塔下的叛徒門進入倫敦塔而被監於此。白塔內的聖約翰教堂是現存教堂中 最為古老的一座,整個教堂按典型諾曼第式結構修築,顯得宏偉肅穆。 倫敦塔本來是為控制整個倫敦城而建,佔地18英畝,因為經過兩代君主的擴建和整修所以它也反映著英國不同時代的不同風格,可以講,這座倫敦塔是英國各 個時代智慧的結晶,這裡作過堡壘,王宮,監獄,皇家鑄幣廠和倫敦檔案館。現在它似乎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而作為一個王冠、王袍、兵器和盔甲的陳列館。最有 名的是塔內的皇家珍寶館主要展出17世紀以來君主的鑲滿寶石的皇冠,王權球,權杖等國寶,兵器館展出了歷代皇族所使用的各種武器,盔甲和戰袍等。

如何前往:

公共汽車: 15, 25, 42, 100, D1, D9, D11.

地鐵:Tower Hill

火車: Fenchurch Street or London Bridge.

小艇: Westminster, Charing Cross 和 Greenwich.

開放時間:

10:00-17:00


#30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是倫敦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這座具有九百年歷史的諾曼第式城堡,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IMG_7947

#31
IMG_7962

#32   倫敦塔在英國王宮中的意義非常重大,作為一個防衛森嚴的堡壘和宮殿,英國數代國王都在此居住,國王加冕前住倫敦塔便成了一種慣例。倫敦塔還是一座著名的監獄,英國歷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關押在這裡。
IMG_7941

#33 後來這裡成為宮廷陰謀和王室鬥爭的地方。英王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幼子,愛德華之前的國王及堂兄與弟弟,亨利八世的兩個王后,先後被囚禁在這裡並被處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倫敦塔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獄」。
IMG_7944


 第四個景點  -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國國教的中心教堂,被譽為古典主義建築的紀念碑。由英國建築師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設計。大教堂原方案的平面是希臘十字形,帶有一個突出的門廊。教會要求有一個較長的大廳,以適應傳統禮儀的需要,因而改 成中世紀典型的拉丁十字形平面。建築總高108米,教堂的平面由精確的幾何圖形組成,佈局對稱,中央穹頂高聳,由底下兩層鼓形座承托。穹頂直徑34.2 米,有內外兩層,可以減輕結構重量。正門的柱廊也分為兩層,恰當地表現出建築物的尺度。四周的牆用雙壁柱均勻劃分,每個開間和其中的窗子都處理成同一式 樣,使建築物顯得完整、嚴謹。但兩旁仍有兩座有明顯哥特遺風的鐘塔,為英國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
1666年一場大火將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毀於一旦。現存建築是英國著名設計大師和建築家克托弗.雷恩爵士營建的。工程從1675年開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費了75萬英鎊。為了這一偉大的建築藝術傑作,雷恩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聖保羅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得教堂,中世紀的羅馬教堂從古典建築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帶冷峻的、嚴肅而端莊的美,採用了拜占庭時 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結構,重新組合了門廳、後殿及堂內的祭壇、凱旋拱門,給了它們一種新的秩序,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


#34 聖保羅大教堂是倫敦教區的主教堂建於西元1666年,巴洛克式建築,已故的戴安娜王妃跟查爾斯王子在此完成世紀婚禮。
IMG_7974

#35
IMG_7982

#36
IMG_7986

#37
IMG_7995

#38
IMG_8000

#39
IMG_8006

#40
IMG_8007

#41
IMG_8010

#42 聖保羅大教堂附近的一個鐘塔。
IMG_8016

#43 聖保羅大教堂後面有個小小的庭園 - 內有一尊特殊躺姿的雕像
IMG_8020



第五個景點  - 科芬園

科芬園(Covent Garden,200多年以前發展形成,現在仍是最受光觀客喜歡的地區,劇院與特殊商店是此區的大特色,位於東側的史特蘭德是保存無數17~18世紀重要建築物文明的區域。

科芬園的由來是因為西敏寺修道院的土地在16世紀因宗教改革而被沒收,於17世紀成為果菜市場,往後約300年成為供應庶民鮮果的地方,後來因為都市的開發,搖身一變成為市集購物商場,這裡的市集是露天的攤販,也是這裡的特色之一。

以此地為名的作品 :
    * 蕭伯納作品《賣花女》,女主角賣花的地方
    * 柯德利夏萍主演《窈窕淑女》,現場拍外景的地方

從科芬園地鐵站出來往右轉就是倫敦唯一合法的街頭表演廣場,遊客總是圍成一圈爭相觀賞。模仿雕像的藝人穿著噴漆的歐洲宮廷禮服,連頭、手、腳都會擦上相同的油彩,而模仿機器戰警的藝人戴上厚重頭罩和盔甲,擺出機械式斷斷續續的有趣動作。

從廣場繼續走就會到蘋果市集(Apple Market),它座落在鐵架和磚塊搭起的建築裡,是半開放式而不是完全露天的,而它裡面人氣最旺的當然就是雜貨攤啦!它的古董雜貨包含: 錫製水罐、骨瓷餐具、銅版印章、老牌相機、轉盤電話、陶瓷針線盒…等等,有著懷舊的設計和樸拙的材質。藝術雜貨則有: 黑白照片、人像速寫、油畫原作、流木鏡框、草紙燈籠…等等,至於手工雜貨多是當地限定的小物,像是: 有機肥皂、芳香蠟燭、串珠首飾和手織圍巾。

蘋果市集不只有貨攤,裡面和周邊都還有店面可以逛,包含: 服飾配件店Oasis、FCUK、Accessorize、Monsoon、Nicole Farhi、Fred Perry、內睡衣店La Senza、美妝店The Body Shop美體小舖、L』occitane歐舒丹、Crabtree & Evelyn瑰柏翠、Lush、Boots、B never too busy to be beautiful、茶葉店Whittard、生活雜貨店Wonders、Octopus、玩具店Disney、Eric Snook。

#44 這棟建築道盡了科芬園的歷史。
IMG_8123

#45 抖大的Covent Garden Market 還有露天觀景台 !
IMG_8124

#46 科芬園(Covent Garden)到處有現場街頭藝人的表演。高水準的演出,讓許多人忍不住大聲叫好。
IMG_8128

#47 科芬園的街頭表演水準很高,遊客可以或坐、或站、或者在露天咖啡座點一杯冰涼飲料,好好享受陽光透過屋頂打在中庭的溫暖,好好欣賞演出。
IMG_8148

#48 這是街頭音樂家組成一個小小樂團,快樂自在的演出幾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還蠻好聽的喔 ! 我有投幣哩:P
IMG_8138

#49 科芬園在16世紀時是一個蔬果花卉市集,1960年代成為《窈窕淑女》(My Fair Lady)的主要拍攝場景,並且發展成平民時尚和藝術據點,甚至在2007年變成英國第一家夜市。 我一直看不懂這鍋是啥 ? 大鍋炒飯 @@??~~
IMG_8130

#50 這是附近一家幼稚園,感覺超豪華 ! !
IMG_8167

#51 科芬園對面漂亮的建築物 !
IMG_8161

最後來到倫敦的SOHO區
蘇活區Soho)位於英國倫敦西部的次級行政區西敏市(Westminster)境內,本來是當地的紅燈區,後來色情事業式微,加上位置緊貼倫敦的金融區Mayfair,每天下班時候都有很多人從Mayfair到蘇活喝酒、消遣和聽音樂,使蘇活區漸漸變成一個讓世界各地遊客雲集的小區。倫敦的唐人街亦位於本區。

倫敦唐人街,或倫敦中國城,坐落於英國倫敦西敏市蘇活區(Soho),其中主要有中國餐館、中國商品店和紀念品店。

#52 駟馬難追,還是萬馬奔騰 @_@
IMG_8181

#53 各地的中國都差不多,倫敦的也不例外。
IMG_8029

#54 倫敦最早的華人聚居點是萊姆豪斯(Limehouse),早在1800年代初期,一些來自中國華南地區的勞工和水手就流落倫敦,在船廠區落戶。到了20世紀初,聚居於當地的越來越多的華人主要視鄰近船廠區的華裔水手為顧客。後來當地漸漸變得以合法鴉片煙館和貧民窟而出名,相對於今日唐人街著名的餐館和超市。直到1934年,這一區域被拆卸,但現在這裡仍有少量華裔年長者居住。
IMG_8030

#55 1985年,倫敦政府正式承認「倫敦華埠」為唐人街社區。 所以這裡也稱作倫敦華埠。
IMG_8031


最後請敬請期待本趟U.K.行的最後一篇 : 倫敦(London) - 倫敦眼摩天輪、西敏寺、白金漢宮、國會大廈、大鵬鐘,保證精彩可期 !      21.gi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