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2011 人生必遊之美麗國度 - 義大利 VOL 1 - 露天博物館之城 - 羅馬

    是的 ! 你(妳)沒有看錯,這是義大利,我又再次來到了義大利,有屆於第一次來義大利時是來匆匆也去匆匆,當時也還沒買單眼相機,有太多美麗又令人驚豔的文化遺蹟與美景都來不及好好紀錄,所以今年的歐洲旅行又再次地選擇了義大利義大利因其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為數眾多的人類文化遺產而被稱為美麗的國度(Belpaese)。這個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到底有何吸引人之處 ? 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吧 !(當然義大利要認真玩一個月都玩不完,因此只能就所到之處與所拍的一些照片來欣賞這人生必遊之地,如有不盡處請見諒)。

    羅馬(Roma)義大利首都,也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是天主教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宗和教廷的駐地。由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少數沒被戰火波及的城市之一,羅馬市中心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中心點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


羅馬建城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的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由一對被母狼餵哺養大的雙胞胎羅穆盧斯(Romulus)瑞摩斯(Remus)建立的,最初建在景色秀麗的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稱為「七丘之城」。羅穆盧斯瑞摩斯戰神瑪爾斯和女祭司雷亞·西爾維亞(Rhea Silvia)的雙胞胎兒子,因此羅馬人有時也自稱是「瑪爾斯之子」。國王阿穆利烏斯怕他們長大成人後推翻自己,令人把剛出生的兄弟倆拋棄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頭母狼用奶餵養才免於一死。兄弟倆後來被牧羊人法斯土路思從帕拉蒂尼山帶回家撫養,長大成人後推翻並處死了阿穆利烏斯,並決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羅穆盧斯瑞摩斯因為在新城選址問題上起了爭執,最後哥哥羅穆盧斯殺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統治者,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並成為第一任國王。羅馬人把這一天作為建城紀念日,至今在羅馬到處都可以見到母狼與這對雙胞胎兄弟的像。

另有一個說法是,羅馬是由早期居住於義大利中部的伊特魯里亞人所建立的,而「羅馬」的含意有兩種可能:一是「河畔之城」,二是源自某個家族的姓氏「盧馬」(Ruma)

除此之外,關於「羅馬」(Roma)一詞的來源還有著其他的不同理論,其中一種理論說它來自希臘語Ρώμη(Romē),意思是「英勇」;另一種理論認為詞根*rum-是「乳房」的意思,可能是在暗示養育了羅穆盧斯和瑞摩斯的母狼。羅馬的建城同時標誌著羅馬紀元的開始,「羅馬紀元」(ab urbe condita,縮寫a.u.c.)就是「從羅馬建城起」的意思。

根據歷史學家的推斷,考古學證據支持另一種理論,認為羅馬城真正形成城市的形態是在公元前6世紀,是由來自帕拉蒂尼山和後來的古羅馬集市廣場地區的遊牧民族發展而成的,他們在公元前8世紀群居到了現在的羅馬城附近,逐漸形成一座城市,進而發展成為羅馬王國、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首都。

羅馬地理
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拉齊奧大區台伯河平原上,台伯河阿涅內河在羅馬城外匯合,羅馬地跨在台伯河兩岸,東面是阿布魯佐,東北面是Sabini山脈,南面是Albani山脈。市中心在距離第勒尼安海約24公里的內陸,但城市向西南一直延伸到僅距離海岸5公里處,海拔高度從13米到120米,平均海拔高度37米,市區總面積約1285平方公里。古羅馬中心就是沿著台伯河岸發展起來的,台伯河中有一座船形的島嶼,是台伯河自然沖積而成的,在河岸邊有七座山丘:帕拉提諾(Palatino)、阿文提諾(Aventino)、卡比托利歐(Campidoglio)、奎利那雷(Quirinale)、維米那勒(Viminale)、埃斯奎利諾(Esquilino)和西里歐(Celio)羅馬因此也被稱為「七丘之城」。


#1 愈接近羅馬市中心,在路上愈能看到古代羅馬時期的殘垣斷壁的一些遺址,整個羅馬市區就像是一座活生生的考古露天博物館,喜歡古羅馬歷史的人一定會對此興奮不已。
IMG_7929

#2 要在羅馬找到長得一模一樣的建築物,是件不太可能的事,羅馬有太多驚豔之處。
IMG_7931

#3 羅馬競技場旁的一間小學,連一間學校都是這麼古色古香。
IMG_7935


君士坦丁凱旋門簡介 :

君士坦丁凱旋門義大利語Arco di Costantino)是位於羅馬的一座凱旋門,位於羅馬競技場帕拉蒂尼山之間。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米裡維橋戰役(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凱旋門也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中最新的一座。

君士坦丁凱旋門它是羅馬三座凱旋門中最重要的戰爭紀念建築,興建目的在紀念士坦丁皇帝米爾維安橋一役中打敗對手,取得唯一羅馬皇帝寶座的勝利。 凱旋門共開一大二小三個拱門,整座拱門是由八根立於柱基上的柯林斯式柱子構成,每面各四根。令人訝異的是,它既然取用其他紀念建築的部分為材料,自然都是年代更久遠的美麗藝術品,最多的是圖拉真哈德良皇帝的紀念性建築上的局部,取用之多曾使得有些學家認為君士坦丁凱旋門只是君士坦丁整修前人建築而得的結果。許多旅遊客來到這裡一定會在此留照,因為它的建築的宏偉美麗,讓許多人著迷。就以拱門上的大柱來說,上面雕滿了人物雕像和各種浮雕,這樣子的細攻讓人不得不去讚美。然而,這裡一定是你不可錯過的好景點。軍人黃帝偉士帕希恩在暴君尼祿被殺後,結束帝國的混亂,並開創新王朝,而這座凱旋門就是這場戰役的紀念建築。死後才建紀念戰功的凱旋門正符合歷史上 的記載,因為提托非常得民心,則多米西亞則不然,因此他興建提托凱旋門及其他紀念性建築已鞏固地位。而它是一座單拱的勝戰記念建築,兩側各有四根的半身柱 柱上雕飾著包括勝利女神及羅馬哲人等人物,而東側則是刻上元老院向偉士帕希恩致敬的字句。然而許多旅遊客來到這裡都會在這拍照,在這裡最特別的莫過於是在北側,北側則是皇帝坐在羅馬戰車上,在羅馬勝利女神的帶領下,接受勝利的榮耀的浮雕場面,在中央的雕飾則是提托皇帝乘坐一頭鷹飛向天空。


#4 君士坦丁凱旋門高21公尺,寬25.7公尺,縱身7.4公尺。它擁有3個拱門,中央的拱門高11.5公尺,寬6.5公尺;兩側的拱門則高7.4公尺,寬3.4公尺。
IMG_7969

#5 拱門上方由磚塊所砌成,表面則有雕刻圖案。君士坦丁凱旋門主體是由幾根分開的圓柱及刻有銘文的頂樓所構成,設計類似位在古羅馬廣場塞維魯凱旋門。而拱門的下半部則被認為是建築師參考更古老的紀念碑來設計的,也許是來自於哈德良皇帝時代。
IMG_7985




羅馬競技場(Colosseo)簡介 :

羅馬競技場義大利語Colosseo英語Colosseum,又譯作羅馬鬥獸場羅馬大角鬥場羅馬圓形鬥獸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拉丁語Anfiteatro Flavio / Amphitheatrvm falvvm)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現今義大利羅馬市的中心。


歷史:
競技場由維斯帕先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兒子提圖斯(Titus)在位期間建成,下一位國王圖密善又曾修建它,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競技場建在另一個羅馬皇帝尼祿(Nero)的「金宮」(拉丁語:Domus Aurea)原址之上。鬥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牲畜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根據羅馬史學家狄奧·卡西烏斯(Dio Cassius)的記載,競技場建成時羅馬人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活動,宰殺了11,000隻牲畜。

競技場的名稱來源Colossus本來解作巨像,因為尼祿時期此處有一座他本人的巨像。
公元217年競技場遭雷擊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毀壞,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復,繼續舉行人與獸或人與人之間的搏鬥表演,這樣的活動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在中世紀時期該建築物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乾脆被用來當作碉堡15世紀教廷為了建造教堂樞密院,拆除了鬥獸場的部分石料。

1749年羅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難為由才宣佈其為聖地,並對其進行保護。約翰·保羅二世教宗生前每年都會在此舉行儀式紀念這些殉難的烈士,但是卻沒有歷史證據顯示確曾有基督徒在此殉道。

#6 競技場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例如埃庇道努劇場Epidauros Theater,約公元前330年,設計師:皮力克雷托斯Polykleitos the Younger),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但是到了古羅馬時期,人們開始利用拱券結構將觀眾席架起來,並將兩個半圓形的劇場對接起來,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並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
IMG_8000

#7 羅馬競技場就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鬥場,它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周長527米,中央為表演區,長軸86 米,短軸54米,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台。
IMG_8013

#8 羅馬競技場(Colosseo)呈橢圓形狀,直徑187公尺、周長527公尺,中央為直徑86公尺的表演區,外面圍著層層看台,羅馬競技場由一系列3層的環狀拱廊及頂層所組成,每層共有80個拱門,羅馬競技場的石柱裝飾由上至下分別為科林斯式、愛奧尼克式及多利克式,與拱門相襯出垂直與水平交互的規律美感,反映羅馬主義的精神。
IMG_8022

#9 羅馬競技場多用途的功能、獨特的藝術風格及精湛的技術,成為古羅馬時期最重要的建築代表作。(本來想買票爬上去看的,不過排隊的人潮已經把我嚇住了加上時間上的不允許,等下次有機會再來了。)
IMG_8028


#10 羅馬競技場成為古羅馬舉行人獸搏鬥的地方,直到西元404年才完全禁止,1794年被列為宗教聖地並對此進行保護,至今羅馬競技場已成為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競技場是義大利羅馬的標誌性建築,2007年7月7日被全球民眾票選為「世界新七大奇景」是義大利羅馬的著名旅遊景點。
IMG_8028


古羅馬市集(Foro Romano, Roman Forum)
古羅馬市集不僅是古羅馬的發源地及市中心,也是 羅馬七座小山丘的共同交集。
參觀時可從入口右側的艾米利大聖堂(Basilica Aemilia)開始:
聖道(Via Sacra)是古羅馬的主要街道,由右邊的賽佛流拱門(Arch of Septumus Severus)
經過艾米利大聖堂上達台特斯拱門(Arch of Titus)和位於左邊的圓形競技場
靠近賽佛流拱門樸實完整的磚造建築物是 元老院(Curia)的所在,也是昔日羅馬議會坐鎮之地。

講一堆一定看不懂我說啥,來看一張wikipedia的地圖吧: (雖然看完一定還是一頭霧水,請自行發揮想像力。)

古羅馬廣場地圖

#11 順著帝國大道,在艾曼紐紀念堂後面的廢墟,就是古羅馬市集(Foro romano),
賽維羅皇帝的凱旋門、元老院、火神廟 君士坦丁集會堂都是參觀的重點。
IMG_8048

#12 古羅馬市集猶如參觀古希臘的神殿般,只能說是 :殘舊不煁,殘垣斷壁,一堆破爛的石頭擺在一起!雖然如此,但卻可以藉此見證古羅馬時代的人類生活點滴,對歷史與考古研究有頗大的貢獻。
IMG_8061

#13 羅馬元老院拉丁文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這個字Senatus已來自拉丁字senex(老人或長者);西賽羅曾說,Senate是公眾事務(res publica)的引導者、辯護者和捍衛者。
IMG_8066

#14 面對廢墟,要充份發揮想像力,才能感受當初的宏偉規模。
雖然羅馬古墟今日仍位於羅馬的市中心,但羅馬市政府並不急於把這塊地重建,反而刻意保存其頹垣敗瓦的原狀,可能是向世人宣示,義大利有全歐洲最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
IMG_8077

#15 只見處處是斷牆斜柱,遍地是殘缺不全的塑像和浮雕,每一小截都代表著昔日的光輝,每一塊殘片,都在訴說昔日的榮耀。大件的代表宏偉,小件的代表精緻。這些都是歷史,實實在在的歷史。
IMG_8075

#16
IMG_8079

#17 路邊的水果攤販,還有賣嗆辣的義大利紅辣椒喔 !
IMG_8093

#18 凱撤大帝雕像與對面的凱撤古墟,同樣是一片頹垣敗瓦,卻彷彿讓人聽到莎士比亞筆下寫安東尼在凱撤大帝被刺後發表的演說︰「朋友們﹗羅馬人﹗同胞們﹗請聽我說,我是來安葬凱撤,不是來歌頌他……」
IMG_8095

#19 路邊的街頭藝人,個個都非常逼真 !
IMG_8104

#20 農神廟遺蹟 (不太確定,太多破破爛爛的石頭石柱,拼湊不起來 -.-) : 是羅馬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的神廟,位於古羅馬廣場的西端,是這一區域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興建於公元前501年到498年之間。
IMG_8111



威尼斯廣場義大利語Piazza Venezia)是位於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廣場,因為附近的威尼斯宮(Palazzo Venezia)而得名。威尼斯廣場位於卡比托利歐山的山腳,維克多艾曼紐二世紀念堂對面,並靠近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

威尼斯廣場西面是威尼斯大廈,東邊是威尼斯保險總公司大樓,兩座大同小異的大廈分別雄居於祖國祭壇的前邊。保險總公司大樓中間,有一獅像,它是威尼斯的標記。威尼斯大廈(Palace Venezia)是羅馬最著名的文藝復興式的宮殿式建築,是由巴爾保樞機主教於1455年興建的。後來大廈成為威尼斯共和國大使官邸,廣場也因威尼斯大廈而得名。從1797年起,奧地利佔據大廈120年之久。1916年義大利政府收回大廈後整修刷新。墨索里尼上台後大廈為其官邸,他常在正中陽台上向民眾發表煽動性的演說和訓話。1943年墨索里尼垮台後,威尼斯大廈改為藝術博物館,對外開放,成為一大景觀。廣場東側的威尼斯保險總公司大樓(the building of Assicurazioni Generali ),是馬納塞於1911年仿照對面的威尼斯大廈而建的。大樓右側24號,原先曾是藝術大師米開朗基居住過的地方,已被拆除。大樓的南牆與古羅馬特拉意阿諾市相鄰,遊客在廣場可以遠眺那裡的圓柱和教堂。


#21 羅馬威尼斯廣場-圖拉真大帝勝利紀念柱
在威尼斯廣場的左側是圖拉真廣場,與威尼斯廣場一路之隔。圖拉真(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是古代羅馬帝國的皇帝,被稱為五賢帝中的第二位。圖拉真廣場建於公元107年,是為了紀念圖拉真大帝遠征羅馬尼亞獲勝。兩所巨大的圖書館、兩座宏偉的大會堂、至今還聳立在廢墟上的圖拉真勝利紀念柱和一排排雕像構成了當時全城最壯觀的地區之一。
圖拉真大帝勝利紀念柱在廣場最西側,記錄著皇帝征服羅馬尼亞地區的戰功。18塊希臘產的大理石砌成總高46米、直徑3.5米的圓柱,表面雕刻著達契亞戰爭場面的宏大畫卷,雕刻精美,氣勢恢弘,詳細記載了自羅馬人準備出戰至達契亞人被逐出家園的這段歷史。僅各種人物就有2500多個。浮雕的說明按故事情節自下而上呈螺旋狀而成,總長達200米。頂端原站立著圖拉真的黃金雕像,中世紀時期丟失,後換上聖彼得的雕像。
IMG_8128


#22
IMG_8124

#23 維托里亞諾(義大利語:Vittoriano)位於義大利羅馬威尼斯廣場和卡比托利歐山之間,用以紀念統一義大利的第一位國王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由朱塞佩·薩科尼(Giuseppe Sacconi)設計於1895年,雕塑由全義大利的雕塑家雕刻。
IMG_8154

#24 紀念堂用佈雷西亞的純白大理石建造,設有宏偉的階梯,高大的科林斯圓柱,噴泉,中央騎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義大利統一大業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
IMG_8160

#25 兩尊雙輪戰車上的女神維多利亞雕像。這座建築寬135米,高70米。如果包括雙輪戰車和維多利亞,高度達到81米。建築的底層設有義大利統一博物館。
IMG_8161

#26 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它呈長方形,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五條大街的匯合點。廣場中央原先是公共汽車、計程車和觀光馬車等的聚集地,全市的交通中樞地帶。從1980年下半年起,羅馬市政府對它進行了整頓,使之更加美麗壯觀。
IMG_8176

#27 威尼斯廣場旁的教堂。
IMG_8168

#28 羅馬街景。
IMG_8184



萬神殿Pantheon,又譯萬神潘提翁神殿,位於今義大利羅馬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佔廷皇帝將萬神廟
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


#29 萬神殿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但是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一個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難以澆灌出這麼大的一個穹頂,因為混凝土的張力將無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結晶,對西方的建築史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無數的建築師們就曾到此取經。
IMG_8431

#30 廣場上的噴泉完成於1711年,這根方尖碑原被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並立於Heliopolis(埃及,靠近開羅),如今豎立於萬神殿前的羅通達廣場(Piazza della Rotonda)上,並在方尖碑頂端裝飾一顆代表教皇克雷蒙十一世的星形物及十字架。
IMG_8437

#31 萬神殿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這裡埋葬的除了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外,還包括了義大利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阿尼巴爾·卡拉齊(Annibale Carracci)等人。
米開蘭基羅的藝術之眼初見萬神殿時,更是讚嘆這個偉大的建築並非人所設計,而是出自天使創造出來的。如今這座優秀的羅馬神廟,變成了一座基督徒的教堂,迄今已超過了1350年。而在米開蘭基羅誇讚的五百年後,我們也在此見證這座偉大的萬神殿。
IMG_8443

#32 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了,主體呈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洩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
IMG_8444

#33 走在路上處處是古蹟,這是路旁的希臘式的神柱建築。
IMG_8468

#34 藍寶堅尼和法拉利都是來自義大利的,因此路上常常可以看見。
IMG_8470

#35 這幾個街頭藝人非常搞笑 丟銅板給他們,會竊竊私笑的笑聲和敲打旁邊的同伴。
IMG_8473


許願池是羅馬最後一件巴洛克風格的傑作,原名是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
傳說會帶給人們幸福,是教皇克里門七世(Pope Clemens XII)Nicola Solvi設計建造,
耗費三十年完工。池中有一個巨大的海神,駕馱著馬車,四周環繞著西方神話中的諸神,
每一個雕像神態都不一樣,栩栩如生,諸神雕像的基 座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後又彙集於一處。

許願池有一個傳說,因此全世界慕名而來的遊客是絡繹不絕。傳說只要背對著幸福噴泉,
往左肩方向將硬幣投入噴泉的池子內,許下的願望就會實現,但第一枚硬幣許下的願望必須 是重回羅馬,第二枚硬幣許下的願望才會靈驗,所以特雷維噴泉才會被稱為許願池。聽說池中的硬幣歸羅馬天主教一家慈善機構所有,但池中時時刻刻積存著一層層白花 花的硬幣,可能是人類的慾望沒有滿足的時候,永遠有無止盡的願望想要實現,於是經常有人投幣至池子內。
所以我的願望應該能實現了吧,第一次投了,第二次來到羅馬也投了   

#36 池中有一個巨大的海神,駕馱著馬車,四周環繞著西方神話中的諸神,每一個雕像神態都不一樣,栩栩如生,諸神雕像的基 座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
IMG_8487

#37 羅馬許願池別名:幸福噴泉;原名: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是力量的象徵。羅馬人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只要背對噴泉從肩以上拋一枚硬幣到水池裡,就有機會再次訪問羅馬。很多旅遊者在噴泉邊排著隊往裡拋硬 幣就是被這座城市迷住了的證明。噴泉的名字特雷維(Trevi)是三岔路的意思,因為噴泉前面有三條道路向外延伸,也正是噴泉名字的由來.
IMG_8490

#38 許願池總高約25.9 米(85英呎) ,高19.8米( 65英呎)寬,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在電影《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後聞名於全世界。
IMG_8502

#39 許願池的人潮真的可說是萬人空巷,因為許願池佔地較小,而遊客們圍著許願池,沿著許願池的觀光客席地而坐,就連想要找一個位來丟錢幣許願的位子都難找。
IMG_8517


西班牙廣場
在十七世紀時,這裡是曾是西班牙的領土,一直到現在 西班牙大使館也座落在此 所以大家就稱此地為西班牙廣場了。


#40 西班牙廣場旁的聖母無染原罪柱,此柱立於西元1854年,距今有一百五十多年,頂端立著一尊高一公尺多的聖母銅像,每年十二月八日,教宗都要按照傳統,到西班牙廣場的聖母無染原罪柱前向聖母獻花致,敬柱子底座有四個舊約聖經中的人物摩西、大衛、以賽亞、以西結,
IMG_8527

#41 西班牙廣場上有一個巴洛克藝術的噴泉,被稱為破船噴泉(La Fontana della Barcaccia)。是由義大利雕塑家濟安·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的父親彼得·貝尼尼(Pietro Bernini)所設計,於1627年-1629年間建造完成。彼得·貝尼尼於1623年起成為特萊維噴泉(Acqua Vergine)的主建築師。根據一個不太可信的傳聞,教宗伍朋八世因為在臺伯河水災中對一艘被衝到此地的船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此建造了破船噴泉。
IMG_8531

#42 不管是從破船噴泉往西班牙廣場上看,還是登上西班牙廣場俯瞰廣場,人潮都是一樣的多,永遠坐滿快溢出來的人潮。
IMG_8542

#43 山坡上的聖三一教堂也是西班牙廣場的焦點之一
不管是破船噴泉、西班牙階梯、方尖碑還是聖三一教堂,他們都互相輝映,缺一不可。
IMG_8541

#44 因《羅馬假期》而著名的西班牙廣場,永遠坐滿不少的人潮。
IMG_8549

#45 山上天主聖三教堂(Trinità dei Monti)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座著名教堂,帶有雙塔,以堂前通向西班牙廣場西班牙階梯著稱。
IMG_8557


聖天使堡(Castel Sant' Angelo)

聖天使堡建於主後139年,原本是皇帝哈德良(Hadrian)之陵墓。
主後590年,羅馬瘟疫盛行,教宗貴格利一世率領民眾遊行祈禱,忽見天使顯現於古堡上,
預告瘟疫即將止息。瘟疫止息後,教皇命人在古堡上立天使,後遂改名為聖天使古堡。這裡曾是城堡、監獄,也是教皇的避難之所,有一條通道直往梵帝岡,為教皇的逃生通道。1084年教宗貴格利七世逃避德皇亨利四世,1527年教宗革利免七世躲避「羅馬浩劫」時,均走避於此。此外,該堡也是中世紀時的城堡、監獄、和教皇官邸,而今則改建為擁有58個房間的博物館。


#46 這座奇特的圓柱體建築原本是哈德良皇帝(Emperor Hadrian)建造的陵墓。連著城堡的是堪稱世界數一數二的名穚聖天使穚(Ponte Sant' Angelo),由歐洲偉大建築師貝爾尼尼(Bernini)設計。城堡在西元6世紀改為教皇的要塞,與梵蒂岡的宮殿還有地下通道相連。先後有幾任教皇在遇險時都使用過這條秘密通道。陵墓現在已經改建成一間有趣的博物館,著名歌劇作家普契尼(Puccini)的作品《托斯卡》(Tosca)講述主角死在這裡。
IMG_8632

#47 該建築位於台伯河畔,鄰近梵蒂岡教廷,現已成為博物館的用途,也成為當地的旅遊景點之一。
IMG_8635


那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廣場。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羅馬圖密善競技場,15世紀末闢為市場。納沃納廣場以巴洛克藝術著稱。濟安·貝尼尼設計了廣場中間著名的四河噴泉1651年);伯羅米尼和拉依納爾迪設計了聖依搦斯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科爾托納的彼得羅設計了潘菲利宮(Palazzo Pamphilj)的畫廊。
丹·布朗2000年出版的小說《天使與魔鬼》中,將四河噴泉列為「科學祭壇」之一。



#48納沃納廣場附近的餐廳。
IMG_8638

#49 海神噴泉(Fontana del Nettuno)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噴泉,位於納沃納廣場的北端。
1570年恢復羅馬Aqua Virgo渡槽後,立即開始將供水管延伸至戰神廣場地區,這是該市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修復供水管時,在市內興建了幾個噴泉。海神噴泉(沒有雕塑)和在廣場另一邊的摩爾人噴泉均由Giacomo Della Porta設計,由教宗額我略十三世資助。下部採用白色大理石,上部採用當地石材。在接下來的300年,噴泉保留,沒有雕像。
IMG_8644

#50 「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又名幸福噴泉),建於一六五一年,用四個巨人塑像代表了四條河,分別是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恆河、歐洲的多瑙河以及拉丁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Rio de la Plata),上半部是個埃及式方尖塔,令整個噴泉顯得更雄偉。
IMG_8645

#51 噴泉由濟安·貝尼尼設計,建於1651年,是巴洛克藝術高峰期的代表作。
IMG_8648

#52 四河噴泉中的恆河河神
IMG_8649

#53 廣場上除了街頭藝人外,最讓人嚮往的生活就是坐在廣場上的咖啡廳慢慢享受生活 !
IMG_8655

#54 這裡的街頭畫家都超級厲害的,義大利人或許就具有天生的藝術天份。
IMG_8658

晚餐特集:
#55 來享受一下道地的羅馬音樂風味餐吧。
IMG_8568

#56 前菜 - 生菜蕃茄加硬吐司 !
IMG_8572

#57
IMG_8575

#58 口感與台灣非常不同的蕃茄蛤蠣義大利麵 (稍硬,口感算不錯,)
IMG_8595

#59 有點過熟像牛肉乾的牛排 !!
IMG_8596

#60 吃義大利美食並聆聽現場的義大利民謠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呀!
IMG_8604


Main Reference Source : http://www.wikipedia.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搜尋此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