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是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與葡萄牙同處於伊比利半島,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半島的五分之四。其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亞利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達和梅利利亞。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時代以來就一直受許多外來影響,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紀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響其他地區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在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於15世紀中期至16世紀末期時成為影響全球的日不落帝國。其全球帝國興盛時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使西班牙語成為世界上總使用人數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語言。
西班牙或許不是國人遊歐的首選國家,但一旦來了肯定會愛上她,加上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光是世界文化遺產就有39個、3個自然遺產、2個雙重遺產2個。除了巴塞隆納的高第(Antoni Gaudi,1852-1926)建築,鬥牛、佛朗明哥發源地的安達魯西亞,旅遊面向更是廣泛。特別是格拉納達、哥多華,除了摩爾人留下的世界遺產,街頭巷弄散發的悠閒氛圍同樣令人回味。 而這次首次到訪西班牙,就是位於南部的安達魯西亞(Andalucia)地區。其充沛的陽光、湛藍的海岸線、滿山的橄欖樹園區,處處充滿熱情和活力。這裡的每一座濱海城鎮、小山城,處處錯落著迷人的白色地中海建築、紅瓦石牆的南歐風建築,與成排結隊的橘子行道樹,點綴出綠意盎然的悠閒氛圍,這裡的每一座小城,都讓人想好好放鬆享受安達魯西亞區所散發的閒情與活力。安達魯西亞區之所以迷人是因為曾被北非摩爾人(Moor)統治約7、800年之久,也造就了像哥多華(Cordoba)、格拉納達(Granada)...等世界遺產城,這裡有太多無價的文化藝術寶藏,等著被開啟、品味。
哥多華(另一譯名:科爾多瓦,西班牙語:Córdoba)位於西班牙塞哥維亞東北約130公里,是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的一座城市,也是哥多華省的首府。位在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自治區,西元785-1236年時曾是摩爾人在西班牙的首都,在十世紀時曾是西歐最大城市,在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哥多華跟格拉納達,都留有不少摩爾人色彩的回教建築。漫步於哥多華猶太區窄窄而複雜的巷道中,每一個曲折都是驚喜,處處都讓人迷醉。哥多華位瓜達爾基維爾河北岸在通往大西洋的安達盧西亞大道旁邊。古城靠近莫雷納山脈,附近有許多通向梅塞塔高原的公路,古城周圍是一片豐美的農作物平原。城市建立於公元前206年被羅馬人征服前,哥多華屬於西班牙迦太基帝國的一部分。歷史上一直是政治和文化中心,現為哥多華省省會。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發展歷史 :
公元8世紀,摩爾人佔領了西班牙,於是哥多華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在這段全盛時期中,城中建起了約三百座清真寺,數不清的宮殿和公共建築以與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的輝煌繁榮相媲美。公元13世紀,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德三世時期,哥多華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一些新的防禦性建築也建了起來,特別著名的有基督教國王城堡和卡拉奧拉高塔要塞。 哥多華的繁榮時期始於8世紀,當時摩爾人佔領西班牙。在這段全盛時期,約三百座清真寺,數不清的宮殿和公共建築在君士坦丁堡、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競相建起,爭奇鬥豔,宏偉壯麗。13世紀西班牙聖·費爾南德三世時,哥多華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一些新的防禦性建築也建起來,特別著名的有基督教國王城堡和卡拉奧拉高塔要塞。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佔領了哥多華城。公元756年,哥多華城達到了繁榮時期,建立了白衣大食王國,以商業繁榮,文化發達而著名,當時這裡被譽為「世界的寶石」。在哥多華城的鼎盛時期,它與巴格達、君士坦丁堡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中心,成為伊斯蘭世界中著名的大都市。大清真寺、羅馬橋和數不清的宮殿和公共建築在此競相建起,爭奇鬥豔,宏偉壯麗。
羅馬人到達哥多華後,在城市四周建造了堅固的地基。公元第一個千年伊始,哥多華成為西班牙轄區和羅馬安達盧西亞行省的首府。572年西哥特人入侵後,哥多華成為統一西班牙首都托萊多的附屬地區。711年摩爾人侵入後不久,哥多華變成穆斯林佔據下的西班牙首府。756年,大馬士革倭馬亞王朝的最後繼承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在此定都,自稱統治者。哥多華城的傑作大清真寺,是西班牙地區最輝煌的東方文化紀念建築。10世紀時,由於獲得哈里發王國的地位,哥多華經歷了一段繁榮時期。作為西方人口最繁盛的城市,哥多華成為伊斯蘭世界最強盛的首都,鼎盛時期清真寺多達300所。11世紀,哈里發王國政治上分裂為兩派。穆拉比兌教派和柏柏爾教的創始派,一神論教派,12世紀時雙方重新和解。1236年,費迪南三世趕走了摩爾人,並且因加盟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亞王國,致使哥多華陷入長期衰落。在查理五世統治時期,皈依基督教的大清真寺被改造成一座教堂。
阿拉伯人的入侵曾使哥多華的文明臻至巔峰,它不但成為最繁榮的城市之一,也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之都。後雖又從阿拉伯國度變成中古基督教世界的城市,但是其伊斯蘭教文化冠冕依然存在,舊城市的各個角落也經常可見伊斯蘭教勢力統治下的痕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清真寺」。
歷史事件:
711年為阿拉伯人佔領。
756年阿卜杜勒·拉赫曼王子再此定都。758-796年始建清真寺。
833-848年擴建清真寺八個穹頂。
987-990年擴建清真寺8個廳堂。
1236年被費迪南三世的軍隊佔領。
1486年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在城堡內受到了天主教國王的接見。
1523年梅斯基塔清真寺內建造大教堂。
2) 城市結構 :
哥多華歷史中心保留了中世紀的規劃和街道狹窄的奇特布局,廣場,大街特色住宅,漂亮的水池和精巧的花園巧妙地融入城市景觀。城市依傍蜿蜒的河岸建立起來。羅馬橋在歷史上為廣大地區提供了交通便利,至今提醒人們注意,哥多華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同城市布局一樣,哥多華的當地建築使我們想起摩爾人統治的年代。在柵欄圍攏的庭院四周建造的房屋之外,各種紀念建築為城市的各個歷史時期提供了見證:羅馬帝國遺迹,摩爾人建造的尖塔和阿爾莫多瓦爾大門,猶太教堂,以及各種基督教紀念建築,包括重建的阿爾卡爾,卡拉霍拉塔樓,無數的慕達爾教堂和哥特式建築傑作。 清真寺-天主堂和羅馬橋是顯現歷史名城的主要標誌。入選1984年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哥多華大清真寺,在1994年按同一標準擴充到整個哥多華歷史中心當中。由於其宏大的規模和不斷進行的內部改善,使哥多華歷史中心取得了獨一無二的藝術成就。哥多華歷史中心同時也是伊斯蘭宗教建築值得仿效的一個範例。
3) 當地特色 :
西班牙的哥多華歷史中心迄11世紀初為止是伊斯蘭教主要都市之一,當時市內清真寺林立,高達數百,文化燦爛輝煌,盛極一時。現在為工業城市,並且是附近小麥、橄欖、葡萄等農產品的集散地。哥多華與格拉納達、塞爾維亞鼎足而立,是南部安達路西亞地區的三顆珍珠。昔日曾為回教王國首都,回教徒曾在此地興建了300座以上的清真寺及宮殿,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都市及學術中心。到13世紀,王國漸漸勢微,在1236年時在基督教的卡斯提爾王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本市,從此回到了基督徒的統轄天下,但並沒有能夠完全清除伊斯蘭人和猶太人對這裡的影響。只要穿過白色房屋連綿不斷的猶太人區,往清真寺方向走上一段,就可以深深的感受到這裡的猶太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氣息。
4) 主要景點 :
a).基督教國王城堡(Alca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 :
基督教君主城堡(Alcá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是一座中世紀城堡,位於西班牙哥多華,瓜達爾基維爾河河畔,靠近哥多華主教座堂。這座城堡曾經作為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 (阿拉貢)的主要住處之一。基督教國王城堡是13世紀建造的,作為阿方索十世的宮殿和堡壘。基督教國王城堡整體為一座四方形的院落。城堡看上去十分堅固,四周高牆和塔樓顯得堅不可摧。城堡建築分為三層,上層是王宮,中間是附屬建築和小清真寺,下層是花園。登上塔樓狹窄的旋轉樓梯來到屋頂平台,從這裡可以看到城堡下美麗的花園和哥多華市容。哥多華基督教國王城堡最值得一看的是它的花園,由於花園的美麗,此城堡被稱為安達盧西亞最美麗的城堡之一。
b).清真寺 :
8世紀中葉開始動工,其規模僅次於麥加的阿卡巴大寺院,成為伊斯蘭教中心,當時可以一次容納2萬多信徒。數世紀後,卡洛斯五世在寺院的中央設置了文藝復興式的教堂,從而形成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並存的一種特殊氣氛的建築物。進入了以穆德哈爾樣式的雕刻所構成的免罪之門(PuertadelPerdon),就是橘院(PatiodelosNaranjos)了。經過這裡的橘子樹與椰子樹,再進去便是椰樹枝之門(PuertadelasPalmas),內部林立著數百根以大理石及花崗岩做成的圓柱,支持著粗大的紅色線條紋彩的拱門,構成一種幻想空間。
c).猶太人區 :
安達路西亞獨特的狹窄街道,那白牆的房屋,各家美麗的院子,任何人都會為之陶醉。繪畫的磁磚、噴水池、觀葉樹與花木的盆景、鐵欄杆,每樣都裝飾得十全十美。在此附近有一所陳列著名鬥牛士馬諾列德遺物的鬥牛博物館(MuseoTaurino),院子的周圍排列著ElZoco(摩洛哥集市)的民藝店,以及14世紀具有穆德哈爾風格的猶太教教會。
5) 評價 :
從古羅馬時代到伊斯蘭教時代,再到基督教時代,哥多華在歷史上經曆數度變遷,成就了其融合入多種宗教與多元文化的城市特色,使其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閃耀出燦爛的光華。
世遺評價:從13世紀起,哥多華對西方穆斯林藝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並對19世紀的新摩爾藝術形式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哥多華歷史中心是哥多華哈里發王國文明不可替代的見證。哥多華歷史中心同時也是伊斯蘭建築值得仿效的一個範例。
文化遺產:哥多華大清真寺和舊城區內的其它清真寺、宮殿、城堡以及猶太人城區。
意義:是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建設珍品,融有多元文化的因素。
Reference: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基督教君主城堡
世界文化遺產: 安達魯西亞區
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為何有大量的拱形和圓頂?
鳳凰百科:哥多華想去玩嗎?
#1 古羅馬橋搭配對岸的清真寺,是哥多華最美麗也是名信片最常出線的絕美風景。
#2 不得不說西班牙六月的天氣實在是超好,天天都是艷陽天,這種天氣就是出大景與大展身手的時候了 !
#3 從城內,走出到城外,有一個重要的建築,那就是羅馬橋(Puente Romano),從清真寺往外城的方向前進,跨越在瓜達基維河上方,公元一世紀奧古斯都大帝時期建立起來的標誌性橋梁。
#4 不過歷經歲月,羅馬橋也經過多次的重建與整修,現今的橋樑僅有部分是古羅馬遺留下來的。
#5 羅馬橋(Puente romano),全長計有230公尺長,總共有16座橋墩,而大部分是半圓型,僅有4座是尖頂型。
#6 夏天拍夜景實在是很累人的事,因為太陽下山是快十點,拍夜景一不小心就拍到11~12點了。
#7 哥多華瓦基督教國王城堡最值得一看的是它的花園,由於花園的美麗,此城堡被稱為安達盧西亞最美麗的城堡之一。
#8 哥多華王宮實際上是一座城堡。伊斯蘭教的哈里發和基督教的國王都曾在這裡居住,費爾南多三世在這裡籌劃對格拉納達的最後一擊,哥倫布也在這裡晉見天主教雙王尋求支持。王宮整體為一座四方形的院落,四周高牆和塔樓顯得堅不可摧,但高牆外是美麗的花園,每年庭院節這裡都是熱門的遊玩地點
#9 排列有續的噴水池、池塘、橘子樹、花園、茂密的樹林都充分瀰漫著回教時期的氣氛。
#10
#11 伊斯蘭風格的花園極其美麗,是城堡的精華部分。這裡林木蔥蘢、花團錦簇,水池清澈,不時可見魚兒游動。每到炎炎夏日,許多人都喜歡來此避暑,盡情享受屬於這裡的愜意時光。
#12 西班牙很多橘子園,橘子樹下常常可以看到熟成落地的橘子。
#13 整座花園呈梯形分佈,其間點綴著水池和水塘,使人感到阿拉伯城市水在美學感受上的重要性。
#14 城堡內部可看性不高,但優美的庭園景觀卻是美麗到讓人流連忘返。
#15 伊斯蘭風格的花園極其美麗,是城堡的精華部分。這裡林木蔥蘢、花團錦簇,水池清澈,可以盡情享受屬於這裡的愜意時光。
#16 城堡右側場地為皇家養馬場。
#17 城堡花園全貌。
#18
#19
#20
#21
#22 走在古城區的小巷間,逛逛紀念品小店,享受片刻的優閒與樂趣。
#23 猶太區,像一個觀光老街一樣,不及三米寬的石徑小街,充斥著的不是賣紀念品的商店,就是餐廳。
#24
#25 古城區內的巷弄都非常的狹小蜿蜒,位於清真寺大教堂後方猶太區的一條條狹窄的街道彼此交錯延伸,就像一個迷宮,成了哥多華的另一處特色景觀。
#26 迷宮般的巷弄風情,還有各有特色的天井,是最受矚目的小角落,在這裡可以閒逛一整天,但也小心很容易迷路。
#27
#28
#29
#30 隨便鑽進一個小巷,雪白的牆壁上,錯落有致地掛著各式告樣的花朵,迷失的不僅是方向,還有令人陶醉的心智。
#31
#32
#33
#34
#35
#36 每轉一個彎都是不同的景色,這裡少了人車喧囂,十分寧靜,在街廓之中很適合放慢腳步,品嚐古都尋常人家最日常的生活風景。
#37 這帶的建築都是白色的二樓平房,住戶喜歡把一盆盆顏色鮮豔的花朵,掛滿在白色牆上,形成了美好的巷弄風景。
#38 我最喜愛的照片之一,我第一次看到此景時,對此景色感到迷戀不已,久久不肯離去,在這裡佇留許久。
#39 在猶太人區裡遊逛以徒步方式最為適宜,狹隘的石板巷弄和白牆的民宅,只有邊走邊看,才能盡得真味,彎曲的街道,令人如陷身迷魂陣,不知何去何從。
#40 這裡家家戶戶相連,每家的方格窗上都有盆景,庭院內帶著繪畫瓷磚的噴水池,修飾得非常美麗的鐵格子大門,使人感受到安達魯西亞的風情。
#41 這裡的每一條巷弄都極具特色。
#42 來到哥多華,必訪的就是名列世界遺產的清真寺Mezquita。
#43 哥多華大清真寺內有一個廣大的橘子庭園(Patio de los Naranjos)因種滿橘子樹而聞名,中庭中有一阿蒙斯爾水池,是給信徒禱告前淨身所用。
#44
#45 右側就是哥多華主教堂(Mezquita de Córdoba),教堂建於786年,距今已1200多年,非常古老,外牆盡是歷史的痕跡。
#46
#47
#48 凱旋門西側,有座相當精緻的柑橘庭院,正中矗立著城市守護天使拉斐爾的紀功柱。
#49 從那斑駁的黃土牆垣,仿佛在訴說著歲月滄桑和歷史輝煌。
#50 猶太區著名的百花巷。
#51 百花巷(Calleja de las Flores)位於舊猶太人區,這是哥多華最典型的街道之一—花巷。
#52 正像它的名字一樣,小巷兩側白色的牆壁上無論何時總是裝點著當季的鮮花。
#53 每年五月哥哥多華庭園節舉辦期間,這裡的部分庭院會被主人用鮮花裝飾,免費開放參觀。
#54 愛花的哥多華居民拿出已經精心培育了一年,甚至多年的鮮花綠植,裝飾在院落的各個角落,期待在庭院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同時也敞開自家大門,與鄰居、遊客一起分享這份美,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
#55 這個在每年五月開始的節日,在這期間許多參加庭院比賽的住家中庭都會開放,讓民眾可以恣意的進入參觀,你可以大方的走進別人家裡,看看這家主人用心照顧一年,或是從他上一輩就傳承下來的美麗庭院
#56 哥多華真的是一個充滿驚奇的城市,每個角落都是一個美麗的風景。
#57
#58
#59 庭園節的時候,家家戶戶會比賽裝飾自己的庭園,門口有貼上庭園節標示的(上面還有編號),通常會開放給遊客們參觀,當然我去的時候已經六月,已過了這熱鬧的庭園節,但裝飾都還在,部份庭園也開放參觀。
#60 白色的房舍,彎蜓曲折的巷道,這是當時伊斯蘭文化所留下來的一大特色。
#61 這座清真寺佔地面積廣大,總面積達8000坪,它南北長180公尺,東西寬130公尺,由寺堂和種滿柑橘的庭院構成,完工於公元987年,共計施工202年才告完成。寺四周有牢固的圍牆,分別有5處入口。
#62
#63 遠處為清真寺喚拜塔,高93公尺,原為回教尖塔被天主教改建為鐘樓。
#64
#65 壁龕(Mihrab) : 位在清真寺南邊的壁龕是摩爾藝術的最精華藝術品,其金碧輝煌的鑲金與巧奪天工的鑲崁藝術,令人嘆為觀止。這裡是昔日回教徒行一日七跪的禱告處。
#66 哥多華清真寺最早建於786年,名為聖文生聖殿。1238年,收復失地運動後,將清真寺改為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1523年,在穆斯林建築的中心,開始修建文藝復興風格的聖殿。
#67 寺中有超過850根的花崗岩、碧玉和大理石的圓拱石柱(Arches and Pillars),這些石柱多半取自西哥德人和羅馬人的建築。
#68 以花崗岩、有色寶石及大理石製作的圓柱,支撐著屋頂,交錯成一座頗具東方味道的宗教殿堂。
#69 哥多華大清真寺是摩爾人建築中完成度最高、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今天它是哥多華最重要的地標,與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同為安達盧西亞建築的代表。
#70 清真寺是摩爾式的傳統建築,該建築特色是不加裝飾的拱頂、簡單的圓拱馬蹄型或是擁有繁複裝飾的拱型、有亮麗上釉彩的青花磁磚,以及阿拉伯文或者幾何圖形的裝飾。
#71 這座清真寺的特色就是以不同時期建造的856根石柱(原有1013根)、425座馬蹄形拱廊。
#72 眼前入鏡的是一波又一波紅白石相間的馬蹄拱門,雙層石拱支撐著巨大的屋頂,相互交錯,呈現完美的比例,清真寺最大的特色在於這些大理石柱子,是經過精密的計算,才能排列出這些精準的比例。
#73 在西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初,烏瑪雅德王朝將首都建於哥多華,這個清真寺正是回教王朝在安達魯西亞所遺留下來的最佳文化遺跡。
#74 美麗的光影並非只能在戶外取得,在適當的時間點與適合的地點,也能拍出絕佳的光影,這張照片不說,您絕對不相信這是太陽光照亮了哥多華大清真寺。這座全世界唯一一座融合清真寺與天主教堂的哥多華大清真寺,在適當的時間點,內部會因陽光照射而亮了起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建築智慧 !
#75 圓拱下,還有一些些燈架,每個枝型燈架上可點燃一千隻蠟燭,最小的燈架上,則可點上12隻蠟燭。
#76 哥多華大清真寺,歷經長年多次的擴建,是當時規模很大的建築,現在內部也閒置很多的空間。
#77 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具雙重功能的建築,一是清真寺(僅次於麥加的世界第二大清真寺,佔地2萬4千平方公尺),一是表現出回教藝術最佳典範的重要宮殿。
#78 雖然被稱為哥多華大清真寺,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座天主教堂。即使看遍全歐洲富麗堂皇的天主教堂或是回教世界所有的清真寺,各位保証從未看過哥多華大清真寺這種混合回教、天主教的奇特建築物,與其說它是教堂亦或是清真寺,倒不如說它是座博物館而來的更加貼切。
#79 這座清真寺的歷史追溯到回教威麥亞王朝的阿布杜勒‧拉赫曼一世(Abd al Rahman I)於西元785至789間下令所建的,計劃在此興建一座超越巴格達的回教清真寺,隨後歷經數次的擴建而成為一座可容納2萬5千人的大型清真寺。
#80 眾多的樑柱在昏暗的清真寺內時常造成一種令人視覺上暈眩的感覺,不過也因為處在一絲絲的折射光線下,顯現出一種神秘的氣氛。
#81 由於大型工程耗費多時,期間綜合了多種建築風格,到了10世紀時哈克汗二世(Hakam II)更添加了豪華的裝飾包括壁龕和回教式的中庭建築。
#82 十三世紀時,西班牙面臨基督教復興運動,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皇和斐迪南國王結婚,夫妻倆人聯手攻打當時的阿拉伯王國,格拉那達,終於,阿拉伯人戰敗,退出伊比利半島,而哥多華重新回到基督徒的手中,那是一個對宗教有潔癖的年代,復興後理所當然的剷除異教徒文化,也包括了這座重要的清真寺,主教請示國王清真寺的命運,國王不曾看過清真寺原來攝人的美貌,大手一揮,下令將清真寺改成大教堂。
#83 還好當時負責的建築師建議保留部份清真寺美麗的原貌,修建工作持續兩百年,16世紀時完工,清真寺被改為教堂,成為一棟混合回教、天主教的奇特建築物,持續散發魅力。
#84
#85
#86 凱旋門前的小廣場,聳立著聖拉斐爾雕像的勝利柱,祂是哥多華的守護神。
#87
#88 因為在哥多華住了兩個晚上,又是住在古城區的清真寺旁,離開前又到處逛逛,一大早百花巷都無人,可以盡情拍照。
#89 爬滿了牆面的花盆,爭奇鬥妍的花朵被白牆襯的格外鮮艷。
#90 Callja de las Flores這條百花巷就位在清真寺往北走再右轉的地方。百花巷和背景的清真寺尖塔, 是哥多華風景明信片最常出現的景致。
#91 漫步於哥多華猶太區窄窄而複雜的巷道中,每一個曲折都是驚喜,處處都讓人迷醉。
#92 哥多華清真寺素有「西方珍珠」之譽,光看到外牆,就令人折服不已,外圍約有19個回式建築拱門,大半雖已封閉,但不掩其昔日風華。
#93 早晨起來在幽靜的小巷裡兜轉,空氣清新,光線也特別柔和。
#94
#95 除了眾多的精美建築外,古時的哥多華也是一個人文會萃的都市,甚至有「歐洲最文明城市」的美譽。現在的哥多華雖早已從歷史的中退位,但仍可窺見昔的光彩,尤其是在猶太人區(Barrio de la Juderia)內更有充分的體現。
#96 靜謐的街道偶爾有幾個行人。
#97
#98 美麗的光影。古人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其實攝影也是一樣的,一天中最美的光影就是在早晨,光線既柔美又溫和,最適合拍照了。
#99 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為何有大量的拱形和圓頂?最初,可以追溯到拜占庭的影響。伊斯蘭建築儘管獨樹一幟,但在初期形成里,無疑還是受了拜占庭建築和建築師的諸多影響。阿拉伯人本是遊牧族,無從談建築傳承。「公元 7 世紀中葉,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從阿拉伯半島腹地出發,先後占領敘利亞、巴勒斯坦、兩河流域、伊朗、中亞、亞塞拜然和埃及,8 世紀初,占領了幾乎整個歐洲西南的庇里牛斯半島」。他們擴張時,「寬容地汲取各地文化,迅速地鑄成了燦爛的伊斯蘭文明」。在最初建立倭瑪亞王朝的大馬士革,統治者熱切希望把這個城市建成屬於他們的君士坦丁堡,他們任用拜占庭和敘利亞的建築師為他們建造清真寺。倭瑪亞王朝之後,再慢慢融入了諸如波斯等等其他文化特徵。
#100 而拜占庭建築的偉大,在於它們解決了古羅馬建築懸而未決的問題——如何在方形基座上搭建一個完整的半圓穹頂?或如何在 4 個及其以上的獨立支座上支撐起一個完整的穹頂?是拜占庭人,創造了獨特的結構形式——帆拱。當然,不管是劵拱還是穹頂,都不是拜占庭的首創。就伊斯蘭建築中大量採用的券拱形式來說,早在公元前四千紀末,兩河流域就產生了券拱結構,但當時磚產量極低,券拱完全不能發展。直到古羅馬時期,才將券拱技術發展到輝煌程度。
同場加映:
如果各位看膩了靜態的照片,我也替大家想好了,一個可以讓大家可以有身歷其境的體驗,也就是把這篇"西班牙風情畫 (I) - 哥多華 (Córdoba, Spain)"做成了動態的slideshow file,只需要花費您寶貴的約莫七分鐘的時間,足以讓您有親臨西班牙 - 哥多華 的感受。
(請務必切成1080p以上的畫質,會有最佳顯示效果與最佳觀賞畫質,本來想做成4K的播放品質,無奈地是不曉得是不是電腦不夠力(已經是i7-6700k Overclock 4.5GHz)亦或是軟體有問題,一直無法順利產出,所以退而求其次,做成2K的畫質<1440p>),記得開喇叭或帶上耳機喔 )。
以上未完待續 (To be continued.),畢竟這是這次西班牙之行的第一道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